精彩回顧丨新羿帶您解鎖肺癌液體活檢與未知融合篩查新方法
發(fā)布日期:2022-08-05
新羿生物專題研討會于2022年7月29日下午圓滿落幕,本次大會由中國醫(y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yè)委員會主辦,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協辦,特邀新羿生物參加。上海市胸科醫(yī)院、上海市肺科醫(yī)院、北京協和醫(yī)院、解放軍總醫(yī)院及清華大學7位專家教授參會,圍繞數字PCR在肺癌液體活檢及未知融合基因檢測的創(chuàng)新優(yōu)勢,展開了分享與討論。
大會開場由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yī)院鄭迪教授致辭,鄭教授首先對參加新羿生物專題研討會的各位專家及在線聽眾表示歡迎,同時,期待通過本次“精準捕手”且看dPCR“一網打盡”腫瘤變異的主題會議交流,能為臨床提供更多更好的檢測手段。目前針對晚期無法病理診斷的患者,液體活檢可為廣大晚期患者提供一種延長生存的技術手段,關于液體活檢的檢測方法有很多,其中,數字PCR作為高靈敏的檢測方法,期待有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丨報告環(huán)節(jié)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胸科醫(yī)院姜麗巖教授作了題為:“EGFR液體活檢研究進展”的報告。姜麗巖教授首先介紹了NSCLC在臨床方面的分子檢測進展很快,層出不窮的靶向藥物為肺癌患者帶來希望。常用分子病理檢測方法眾多,周期長、對體液樣本檢測靈敏度差等技術瓶頸限制了分子檢測的發(fā)展。隨后介紹了ctDNA液體活檢在腫瘤診斷、療效評估、實時監(jiān)控、個體化用藥、預測復發(fā)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但ctDNA突變檢測靈敏度存在局限性,那如何快速、精準且性價比高的技術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最后介紹新羿dPCR平臺開展的EGFR血漿檢測項目覆蓋18-21號外顯子區(qū)域52種變異,其靈敏度高達0.1%、絕對定量、樣本包容度高,且操作簡便、當天可出結果,滿足臨床及時診治的需求。目前,已完成1050例臨床樣本驗證,發(fā)現在對T790M的檢出率明顯優(yōu)于進口試劑,這將有利于進一步擴大EGFR-TKI治療的獲益群體,造福臨床患者。
接下來,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yī)院曾瑄教授分享了:“腫瘤融合基因檢測新方法探索”。
曾教授表示基因融合在癌癥中普遍存在,融合靶點的出現深刻改變精準治療格局。前期大量研究證實在RNA水平檢測融合基因更敏感。理想的融合基因檢測方法應具備:耐受低質量的RNA樣本、具有更高靈敏度、能檢測已知和未知融合、成本低、具有良好的技術拓展性。很多臨床數據顯示,不同方法的檢測結果存在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新羿的數字PCR平臺在檢測融合基因方面設計很巧妙,我們前期基于不平衡轉錄分析法測定ALK、RET(已驗證的樣本),其絕對定量的優(yōu)勢能很輕松的檢測出融合基因3’端的高轉錄水平,證實了數字PCR檢測的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利用數字PCR檢測ALK融合基因還未出現過假陰性或假陽性情況,所以我們看到了這個方法的應用潛力。新羿生物具有全自主研發(fā)能力,在成本方面具有壓縮空間,目前正在研發(fā)的全自動dPCR平臺上測試肺癌的13基因聯檢產品,更是看到了dPCR高效、高通量及組合靈活的優(yōu)勢,希望盡早上市,以滿足臨床需求。1、針對晚期無法提供活檢標本的NSCLC患者,臨床對于檢測方法的選擇有哪些考慮?qPCR、dPCR和NGS等平臺如何選擇?2、對于院內開展ALK、RET等融合檢測,臨床中有哪些問題?對于dPCR不平衡轉錄分析方法檢測基因融合的可行性,有何看法?會議下半場討論嘉賓有上海市胸科醫(yī)院韓昱晨主任和趙怡卓主任、解放軍總醫(yī)院腫瘤醫(yī)學研究部研究所劉毅副研究員以及清華大學郭永教授參與討論。四位專家在鄭教授主持下,圍繞2個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初診病人對于確診時效性更敏感,因此對dPCR的高靈敏度、時效性及性價比均表示認可,可滿足臨床對于檢測周期、準確且操作簡便的需求。同時表示對于晚期患者出現轉移灶、存在其他信號通路基因突變、EGFR-TKI治療后耐藥的患者,可搭配NGS進行檢測,以獲取更多治療信息。最后鄭教授總結發(fā)言,感謝兩位專家的精彩分享,讓我們看到數字PCR在血漿檢測EGFR熱點突變和對未知融合篩查方面的應用價值,能夠提高臨床更快、更準確的指導用藥。同時,也對數字PCR提出了更高通量、全自動、更快的檢出及耗材成本進一步下降的期許。
直播回放:
https://mobile.medmeeting.com/#/live/video/share/18337